近日,市文旅局公示了第六批常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共計16個項目入選。常州市中醫醫院獨攬傳統醫藥3個項目,分別是《徐氏中醫臨界辨證診斷技術》《孟河醫派中醫婦科療法》和《孟河醫學骨傷流派正骨手法》,為孟河醫派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弘揚和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至此,常州市中醫醫院市級非遺項目增至5項。
01
《徐氏中醫臨界辨證診斷技術》
徐氏中醫臨界辨證診斷技術,傳承了孟河醫派“辨證精準”的特色,至今歷經六代傳人傳承,其內容主要包括四診信息(含舌診、脈診) 的量化和臨界辨證的具體診斷技術兩個部分。徐氏中醫臨界辨證診斷技術主要解決了證候的辨證標準和動態診斷問題,包括對四診信息的量化分級、證的“前沿狀態”(未定型證) 和臨界證候(最低診斷標準) 等具體闡述,使中醫辨證具有客觀化、規范化的標準,具備較強臨床可操作性。既有助于構建中醫特色量辨思維體系,提高臨證辨治水平,實現中醫精準治療,也承載著寶貴的中醫藥傳統知識,蘊含著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02
《孟河醫派中醫婦科療法》
孟河醫派中醫婦科療法經過200多年的傳承和發展,不僅承載著寶貴的中醫藥傳統知識,也蘊含著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其辨證師古不泥,創制新方,得心應手;治療博采眾法,丹、膏、丸、散內服外用,靈活多變;用藥講究炮制,醋炒、酒炒、拌蒸、炒炭等,藥效如神。其主要特征是:辨證尤重肝脾;立法和緩純正,用藥平淡輕靈;組方溫涼同進,復方多法;治法內外結合,尤其重視中醫傳統非藥物外治療法;尤重觀舌、脈、腹診。其主要學術思想是:調經重治肝;治帶辨五色;安胎需治本;產后先祛瘀。孟河醫派的婦科治療經驗豐富,值得臨床推廣。對現代婦科疾病譜如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內膜異位癥以及輔助生殖醫療中所遇到種種疑難病例均有指導作用,可不斷探索和完善,繼承和發揚。
03
《孟河醫學骨傷流派正骨手法》
孟河醫學骨傷流派正骨手法發展至今,在全國眾多的骨傷流派中獨樹一幟、自成體系,其正骨手法共有“正骨十二法”,包括四肢正骨八法和治脊正骨四法。四肢正骨八法以“牽、旋、端、折” 四法為基本手法,“度、擠、捋、合”四法為輔助手法。對于相對簡單的骨傷、筋傷使用基本手法,而對復雜、粉碎骨折等疾病常須輔助手法補充。治脊手法稱為龍字四式:“烏龍擺尾、盤龍絞柱、困龍伸身、騰龍踏云”,即“治脊正骨四法”,臨床最為適用。孟河醫學骨傷流派正骨手法歷經百年薪火相傳、探索實踐、完善總結, 最終形成了具有孟河醫學特色的骨傷流派正骨手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常州市中醫醫院積極響應國家和省市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政策要求,不斷完善工作體系,健全傳承保護機制,營造和優化“非遺”傳承環境,堅持守正創新,弘揚孟河醫派文化,讓傳統醫藥精髓更好地服務常州百姓健康。